◎ 详细内容
代表建议:采取综合措施优化节能建筑推广环境
更新时间:2011-9-20 

 

工业、交通、建筑是我国消耗能源最多的三大领域,据粗略估计,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7%,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。尽管我国自1986年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,但有资料显示,我国95%以上的新建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,既有建筑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-3倍。
        针对我国节能建筑推广面临的技术、体制、监管等障碍,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四川省委常委、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《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能建筑推广》的提案和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工商联常委、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铿《关于推动“绿色建筑”全面发展的提案》中一致认为,“十二五”期间,国家应采取综合措施,优化节能建筑推广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,加快节能建筑的应用推广。
     【现状与对策】
        现状:缺乏建筑节能的标识和认证措施
        制定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
        与工业、交通领域节能相比,建筑节能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采暖、空调节能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。我国节能建筑推广面临的障碍,从技术因素看,是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、不配套,缺乏建筑节能的标识和认证等有效措施;从人的因素看,国家政策不配套,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、监管体系不健全,造成执法不严、监督不力,缺乏激励机制和工作力度,缺少建筑节能与企业和公众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,使得节能工作缺乏内在经济利益推动力。
        苏蓉认为,国家应尽快完善以《建筑节能管理条例》为主体的法律体系,各个地方也应加紧进行建筑节能立法,明确建筑节能的法律地位和相关主体的责任、权利和义务,建立推进建筑节能的基本制度。同时,推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激励政策,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、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。
        在苏蓉看来,旧有的建筑节能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,应该制定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。如北方地区应颁布实施65%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,有条件地区则应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。另一方面,政府应大力推动太阳能供热水技术、供暖技术、发电技术、制冷技术等重要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,研究农村低能耗房屋建筑成套技术,力争“十二五”期间在全国全面执行新建建筑65%的节能标准,并大力发展新型建筑节能产业,形成一定的产业链,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。
        现状:“绿色建筑”成本高,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
        购买“绿色房”享受优惠政策
        当前,绿色浪潮席卷全球,“绿色经济”将引领新一轮的全球技术和产业革命。振兴“绿色产业”、发展“绿色经济”,关键在于普及绿色消费观、拉动终端消费体系的形成,而“绿色建筑”无疑是关键领域之一。“据统计,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50%,这一比例远高于工业、交通等领域。特别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,‘绿色建筑’的发展水平,关系到中国节能减排、实施新能源战略。”杨铿认为,由于“绿色建筑”对节能、节水、节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,投入成本相应增高,经济效益释放缓慢,因此市场竞争的直接优势不明显。
        杨铿建议引导地方政府培育“绿色建筑示范项目”,强化政府的宣传、引导,普及“绿色”消费观。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,对“绿色建筑”开发、消费予以专项的产业振兴政策支持。比如培育市场化的绿色消费环境,对“绿色建筑”的购房者予以普通住宅首套房同等信贷政策支持、享受与首次置业购买普通住宅同等的契税等优惠政策。另一方面,加大“绿色建筑”经济效益上的可行性论证,对达到一定标准的“绿色建筑”设立专项的资金予以补贴,并给予开发企业税费减免、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。
        由于发展“绿色建筑”,绿色技术是支撑。因此,杨铿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国内“绿色建筑”技术创新企业,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,并推动这一类型的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,实现更快发展。
      
     (来源:成都日报   作者:黄颖 李晓帆 张魁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