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详细内容
发展循环经济也要解放思想
更新时间:2011-5-3 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循环经济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。回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,特别是自2005年10月在国家引导下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以来,近5年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和扩大,让笔者深切地感觉到,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要有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的支持,更重要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解放。与技术支撑相比较,从统帅全局的作用看,可以说思想解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灵魂。
发展循环经济,必然要触动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、技术方针和某些体制壁垒。对这三方面共性问题的突破和解决,需要多方面人员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取得共识。

首先,只有解放思想,才有可能看清楚现行增长方式中存在的弊病,下决心寻求新的发展方式,让循环经济起步。循环经济理念,是把自然界生物链循环规律引入经济活动领域的一种全新理念。接受和理解循环经济理念,是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活动的前提。建国至今,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,确实曾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,旧有的方式同发展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。对此国家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,发展循环经济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应充分看到这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全面的自我挑战,对其艰巨性要有充分估计。从对一些企业、省份推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实践中情况进行分析,笔者发现,试点工作起步时间早晚、范围大小、实施方案从制订到推进快慢等,都与思想解放程度密切相关,而且还与地方、企业历来改革开放氛围浓厚的程度也有一定关系。如被誉为改革开放全国“排头兵”的广东省,早在2005年4月就组建了由一位副省长为组长的“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”;当年7月广东省政府就审议通过了《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》,并于2006年在全省启动了试点工作;此外广东省还决定每年安排循环经济工作经费2000万人民币。而江苏省、辽宁省、北京市、贵阳市、深圳市、大连市等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一批省、市,也与思想解放,转变理念有直接关系。

其次,只有解放思想,才能有力促进技术创新,新技术应用。众所周知,技术支撑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。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动力,根本是来自于思想解放。既要有创新者的思想解放,还要有采用者的思想解放。近期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出现的氧气底吹炼铜新工艺,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。该项技术,设计科研机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研制成功了,但一直没有企业敢于进行工业化实验。直到3年前,才在地处山东东营的一家民营企业――方圆有色集团的第三工业园落了脚,他们从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回收多种金属出发,独自投资建厂开展了工业化实验并取得成功,创造了我国铜工业史上的炼铜新工艺,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。目前,该技术在全世界炼铜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。这项壮举的成功,表明了如果没有以思想解放为前提,新的技术观念,新的发展模式是很难推广应用的。

另外,只有解放思想,才能冲破体制、机制等各种形式的壁垒和障碍,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。发展循环经济,企业是主体。所说的主体作用,起码有两层含意,一是每个企业要根据3R原则发展本企业内的循环经济,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“小循环”;二是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在产业链中所处地位,从充分利用资源、节约能源、减轻环境负担等要意出发,打通与上下游生产企业的连接,共同发展地区或区域循环经济。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在城市、工业园区以及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之后,尚存的体制和垄断行业各种形式壁垒,成了延伸产业链的一大障碍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有加固趋势的垄断行业的某些企业,使处于上下游地位的外行业企业望而却步,阻碍循环经济发展。这就要求多个企业、多个主管部门的决策共同解放思想,才能合力拆除影响循环经济推进的壁垒。

在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时代,解放思想是一个共性的命题。当今处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把循环经济产业做大的起步阶段,特别需要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和层面,着力倡导思想解放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服务。这是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需要,也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。